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国内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从可转债强赎引发的市场波动,到农商行改革的加速推进;从传统业务收缩的困境,到新兴领域布局的突围,银行业的 “生死重构” 已进入深水区。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在多重政策驱动下呈现出显著的活跃态势,从股权激励的制度创新到港股IPO的爆发式增长,从城市更新的财政支持到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布局,政策红利正加速向市场传导,推动资本市场进入新一轮 “高光时刻”。
2025年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和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共同主持在京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第六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会议主要就全球及上合组织成员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上合组织财金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参加会议。
6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发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均为2.9%,较今年3月预测值分别下调0.2和0.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
在当下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美联储官员的言论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近日,美联储官员们的讲话释放出一系列最新政策信号,引发市场广泛讨论。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1% 和2.6%。这一举措迅速在房地产市场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稳定市场、刺激需求发挥着关键作用。
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25年4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一系列数据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当下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与潜在变化。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剖析,我们能洞察金融资源的流向,把握市场运行的脉搏,为投资者、企业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一系列数据全面展示了开年以来金融领域资金的流向与布局,对洞察宏观经济形势、各行业发展态势以及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5〕第4号,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 8月1日起施行。这一举措是央行在金融网络安全管理领域的重要布局,旨在进一步规范涉及货币信贷、宏观审慎、跨境人民币、银行间市场、金融业综合统计、支付清算、人民币发行流通、经理国库、征信和信用评级、反洗钱等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为金融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处理设定了明确的标准底线规则。
4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8010.0亿元。国债发行14683.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932.9亿元,金融债券发行11241.6 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15867.1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244.3亿元,同业存单发行28577.1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5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
为进一步规范涉及货币信贷、宏观审慎、跨境人民币、银行间市场、金融业综合统计、支付清算、人民币发行流通、经理国库、征信和信用评级、反洗钱等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指导督促金融从业机构依法依规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以下简称网络安全事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5〕第4号,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